当前很多消费者购买海参时存在着诸多的消费误区,有时看似自己买了便宜其实更不划算。比如跟老板要最便宜货,头数最多的货,把海参发的很大吃等。
下面我们通过简单的数学原理来解释说明下:
题目一、一公斤的棉花和一公斤的铁哪个重?
一般回答:铁重。
实际答案:一样重,都是一公斤。
题目二、老板,您这干海参一斤多少钱?我要点便宜点的。
前提:
1、一个鲜海参加工一个干海参 加工不成两个,也加工不成半个。
2、当前海参的加工方法不是掺假,应该说是加工工艺不同,用料多少不同,当然纯作假的除外。比如:蜜糖枣和咸菜萝卜干,还是枣和萝卜干,只是加工工艺不同,需求不同。
加工成本:
1、一个鲜海参的价钱是A。
2、甲类加工方法用料为N,那其总成本为AN。
乙类加工方法用料为2N 那其总成本为2AN
结果:甲类加工的货为AN价,乙类加工的货为2AN,乙类货单斤价为甲类的两倍。
消费者:老板你给我来甲类货好了,那货便宜。
实际:两类货一样钱,都是一个鲜海参加工出来的,算到单个,吃到嘴里的单个价钱都是A。
题目三、老板你这一斤怎么才这么几个,人家怎么卖那么多呢?
案例1:一斤豆芽,做一盘菜和做两盘菜,哪个菜量更足?
实际:一样多,吃的是一斤的量。
案例2:一个鲜海参有一斤重,和两个鲜海参一斤重,哪个食用更多?
消费者:两个吃的多啊,我吃了两个。
实际:一样多,都只吃了一斤。
案例3:一斤干海参,一份60头,一份120头,相同的加工工艺,一斤干海参水发后出来N斤。
提问:哪个头数泡发出来的多?
一般回答:120头的,因为他个数多。
实际:一样多,都是一斤泡发出N斤来。
介绍:生长年岁越长,个头越大的海参的营养价值越高,单个价钱也越高,加工成干货个数就越少,但并不意味食用部分减少。干海参根据其加工方式不同,用料会差别很大,用料多,单斤贵,但并不意味算到单个就贵,整体来讲用料多的营养价值较高。由于流通环境不同,并不是价钱高的货肯定好于价钱低的,同样的货网购就可能比超市卖的价差很大。
总结:
1、广大消费者如需自己食用,建议去买纯干海参,营养价值高,如果感觉单斤贵可以少买点。买单斤便宜感觉划算那是消费者的错觉。
2、目前广大海参产业内人士在积极的进行纯货消费推广,但这需要消费者进行积极配合,因为商品最终的选择权在消费者手中。
3、用海参自家食用泡发开了就好,不必追求泡发太发,泡的再大也是那么多的量。感觉泡的越大,自己吃的越划算,那是消费错觉。
4、货的性价比比较,自己少买点回去发泡,用相同泡发方法发泡出来的斤数再算下购买价钱,这是比较科学的比较方法。